×
高电压技术

基于大四教学虚化现象的专业课教学策略研究

1 大四专业课程“虚化”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四年级所学课程多为下游专业课程,属于上游课程的应用延伸,涉及的学科领域及知识结构较广,具有交叉融合性的特点。这些课程看似偏离基础学识,但是与工程实际应用更为接近,因此不容忽视,固守以往的教学内容设置及授课计划将影响大四学生教学效果,须结合大四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来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以适应大四年级教学特点。

大四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最大特点可用“教学虚化”四个字概括,即学生不重视、主观能动性差、出勤率极低最终导致教师授课意愿不足、教学难以顺畅开展。造成这种局面有外界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目前在大多数院校属于一种无可奈何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院校机构普遍是从理解大四学生升学就业压力的角度,适当地降低考核要求,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导致大四专业课程教学虚化的根源在于大四学生面向社会、科研机构的过渡性考核,比如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就业笔试面试等,还比如一些专业等级考试及学科重修等与拿学位证直接相关的考核事务。种种考核致使学生压力过大,心神不定,在纷杂的考试、找工作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下,难以正视专业课程学习,投入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在完成一系列的过渡性考核后,学生又将处于一定的放松、舒适状态,压力的突然释放以及对毕业的美好憧憬使得学生对当下的专业课程得过且过,对当下专业课程的学识无法充分认可并加以重视,导致“只教不学”的后果。

大四专业课“教学虚化”的现状客观存在。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由多个方面客观因素造成,包括学生、社会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这种局面一时难改,整体教学、考核、就业框架已形成多年,难以从宏观层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调整,牵一发则动全身。那么此时需要转变教育模式及理念,具体策略及措施将在下文中叙述。

2 专业教学策略改进分析

以输配电专业“高电压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南京工程学院专业必修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然而,与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暂态分析、继电保护等专业课程相比,该课程有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光电、电磁场等多方面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与上游专业课《电磁场理论》、《发电厂电气部分》、《电路原理》紧密相连。该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工程性质,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块,包括电介质放电理论,高电压试验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三部分内容比较发散,而且课程内容34 个学时也较少,加上缺少紧锣密鼓的实习课程安排,单独的课堂理论授课会导致较差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即大四上学期,该学期本专业学生以准备考研、国家电网招生考试两方面过渡性考核为主,学生课堂学习意识低下,甚至会出现无人上课、无人听课的现象。针对高电压技术课程现状及大四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改进措施。

2.1 合理调整实践教学课程区间

大四学生即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工程实习等实践课程安排比较密集。考虑到实习单位的统筹安排,输配电专业的毕业实习和工程实习目前大多数设置在第二至八周,大幅挤压了专业课程如高电压技术的授课时间。高电压技术34 学时为理论授课,内容涉及变电站、发电厂、输电线路多处背景环境下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专业知识掌握及运用的角度考虑,可以将工程和毕业实习延后,即在大四学生对高电压技术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有足够的认知之后,再安排相应的现场实习,可以在促进基础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输配电专业大四学生的考研、国网招聘统一考试一般在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底,该区间段大概处于本学期的第十二至十六周,因此在第七学期开学伊始紧锣密鼓安排专业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加大每周的课时量安排,可以减缓学生考前复习的紧张氛围,促使学生更合理的调配、利用时间。

高电压技术课程配套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考虑到实践教学及大四学生的过渡性考核 (考研及国网招聘统一考试),该环节往往安排在学期末,即课程结束后的一个月区间段内。如此的实验教学环节极易与理论课程知识相脱节,造成学生顾此失彼。建议将高压试验课程打散,穿插布置在理论课程教学环节中。例如,在电介质放电理论章节学完之后,便陆续安排气体、固体、液体电介质放电教学实验课,虽时间紧凑、压缩了教师对时间的调配空间,却极其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也能保证学生在参加过渡性考核(考研及国网招聘统一考试)之前有力地掌握相应的学识。

上一篇: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