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究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与电压关系的实验
现行高中教材中,关于“电容器与电容”的教学内容,限于实验教学器材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教材都是轻松的一带而过,由大量的实验事实可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容器的电容这个物理量,并用比值法定义了电容器的电容.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许多麻烦,节省了许多时间,让教师更容易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然而,本实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无论是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还是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对电容概念的形成与物理意义的理解掌握,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并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优化电路结构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实验研究的是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的关系,在测定电压的同时还必须对电荷量实现同步测量,而电荷量又是通过I-t图像间接测定.由此可见,实验中应记录不同t时刻的电压U和电流I,这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增加了困难.下面是实验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
图1是电容器充电过程的实验电路.实验现象:
(1)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变大,充电电流逐渐变小.说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越大,电容器两端电压越大.
(2)电压表示数稳定后,电流表指针并没有指零.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电压表示数稳定表明电容器充电结束了,此时电流表流过的是电压表中的电流.由此引导学生思考:
图1 电容器充电过程电路图
1)实验数据采集是采用电容器充电过程,还是采用电容器放电过程.由于充电过程有电源的存在不利于实验操控和测量,选择电容器放电过程更加合理.
2)能否只记录不同时刻t的电压U(或电流I)的其中一个数据,这样就可以解决数据采集的困难.
图2为4种放电过程电路设计方案.
图2 电容器放电过程电路设计方案
方案3和方案4很明显的优点是:只要测量出电流I(或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就能同时知道电流I和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方案3中,U=I(R+RA);方案4中,笔者采用的是方案4,也就是图1的实验电路,先让电容器充满电,之后切断电源,电容器经电压表完成放电过程,由于电压表内阻大,放电时间长给测量带来了很强可操作性.
2关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操作要求:断开电源开关,电容器开始通过电压表放电,当示数为8.0 V时开始计时,之后电压示数值为7.0 V,6.0 V,…0.4 V,0,分别按次记录对应时间值,由若干个计时小组分别记录从8.0 V开始到各自电压下的时间t,同时教师由多媒体秒表计时器对各个电压的时间加以记录,完成对电压U和时间t的数据采集.数据收集过程中同一小组学生进行合作,一位学生观察电压表的数值,另一位学生观察多媒体投影秒表数值.
设计数据表如表1所示.
表1电容器放电过程设计的实验表格U//s0.00
U//s
3合理数据分析深化图像面积意义理解
对某电容器C2进行实验测量.实验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投影秒表记录各电压对应的时间,如图3所示.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如表2所示.由测得的数据作出U-t图像如图4所示.
图3 多媒体投影秒表计时
表2电容器放电过程实验数据U//
U//
图4 电容器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U-t关系
用Excel作出U-t图像(图4),又由于所以可通过数格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不同电压下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值(图像的面积),数据记录如表3所示,由表3中的数据作出图5所示的Q-U图像,发现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
表3通过U-t图像记录格数及电荷量15.0电压U/V格数nQ/(×10-4C)
图5 电容器电荷量与电压关系
4比较不同电容数据强化图像斜率的意义理解
表4~表6是3个不同电容器的实验数据,由3个表格对应数据作出它们的Q-U图像,如图6所示.
表4Q-U实验数据1电压U/V格数n/个Q/(×10-4C)
表5Q-U实验数据2电压U/V格数n/个Q/(×10-4C)
表6Q-U实验数据3电压U/V格数n/个Q/(×10-4C).
续表6电压U/V格数n/个Q/(×10-4C)
图6 3个不同的电容器的Q-U图像
除Q与U成正比,还能得到相同电压下,不同的电容器带电荷量不同,这说明相同条件下不同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不同,而Q-U图像的斜率恰好能反映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大小,这样用斜率来定义电容器电容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一篇:重审电路常识追溯物理本质
下一篇:没有了